寺门幽独傍江城,江水清含地气清。隔岸楼台人醉死,绕阶松竹夏寒生。
路经桥远尘难过,僧占閒多俗不争。唯有行吟憔悴客,这回须去濯长缨。
题净居院。宋代。李觏。 寺门幽独傍江城,江水清含地气清。隔岸楼台人醉死,绕阶松竹夏寒生。路经桥远尘难过,僧占閒多俗不争。唯有行吟憔悴客,这回须去濯长缨。
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 ...
李觏。 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
泊嘉兴城北门外。元代。方回。 老病今如许,江硝岂所宜。未妨宁过计,不是故多疑。歉岁真难度,奸人或见窥。移舟入城泊,何敢强违时。
拟游慈恩寺用涯翁韵。明代。邵宝。 春残才作探春行,古寺寻僧懒问名。近海景多频立马,对花情剧更闻莺。镜湖敢乞君分赐,宝地偏教佛主盟。却忆江南如画里,万峰青接水边城。
总宜园。宋代。翁元龙。 此间不愧总宜名,山色湖光任雨晴。鸿雁一声秋意惨,疏杨援曳尚多情。
山居二十咏 其十三 双鱼。宋代。洪适。 犀角透鱼龙,石肌蕴星斗。亦有无情花,枝头鱼贯柳。
浮邱八景 其二 晚沐堂。。梁柱臣。 仙客蓬莱侍直还,晚怜休沐得仙山。聊堪吏隐人间世,欲赋郊居未拟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