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寒不肯去,彀雨犹夹衣。
溪流滟池塘,远看绿生漪。
识君恨不早,语离我心悲。
行行欲何往,丞郡金房西。
颠风送飞雨,日日吼东北。
檐声决江河,倾泻不成滴。
朝来喜新霁,晨光透云隙。
垂杨翠幄开,远岫青盖立。
孔君公事暇,侯子归期逼。
开樽且精设,论文萃清集。
顾我老无能,分甘口挂壁。
行矣不可挽,思君浩无极。
彦嘉能守当今之后伟人也余心向慕之常以未获。宋代。王之道。 春寒不肯去,彀雨犹夹衣。溪流滟池塘,远看绿生漪。识君恨不早,语离我心悲。行行欲何往,丞郡金房西。颠风送飞雨,日日吼东北。檐声决江河,倾泻不成滴。朝来喜新霁,晨光透云隙。垂杨翠幄开,远岫青盖立。孔君公事暇,侯子归期逼。开樽且精设,论文萃清集。顾我老无能,分甘口挂壁。行矣不可挽,思君浩无极。
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,庐州濡须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,卒于孝宗乾道五年,年七十七岁。善文,明白晓畅,诗亦真朴有致。为人慷慨有气节。宣和六年,(公元一一二四年)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。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,以切直抑制下列。调历阳丞。绍兴和议初成,之道方通判滁州,力陈辱国非便。大忤秦桧意,谪监南雄盐税。坐是沦废者二十年。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,以朝奉大夫致仕。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相山词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 ...
王之道。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,庐州濡须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,卒于孝宗乾道五年,年七十七岁。善文,明白晓畅,诗亦真朴有致。为人慷慨有气节。宣和六年,(公元一一二四年)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。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,以切直抑制下列。调历阳丞。绍兴和议初成,之道方通判滁州,力陈辱国非便。大忤秦桧意,谪监南雄盐税。坐是沦废者二十年。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,以朝奉大夫致仕。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相山词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
谒柳公祠 其二。清代。张邦柱。 白日悲歌荔子丹,愚溪桥下水漫漫。柳公岩古长留姓,司马塘今尚纪官。遗庙两州尸祝在,穹碑一片墨痕残。清时无复徵蛇乳,闾左恬熙赋役宽。
殢人娇 晚浴。清代。陈维崧。 几阵蝉嘶,趖了一枝花影。帘底下、井华冰冷。绡裳乍解,更红酥寒凝。似素藕、浸勾碧湖千顷。浴罢凭阑,晚妆慵整。且消受、凉花绿茗。盈盈皓月,渐低窥金井。又画就、深院夜香风景。
甲辰元日。宋代。陈纪。 屋角难声一岁分,起搔吟鬓惜芳辰。江山有恨英雄老,天地无私草木春。柏叶又倾新岁酒,梅花同是隔年人。东风着物能多少,写入清诗句句新。
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。宋代。毕仲游。 北极回天象,西陵法帝居。松门黄道直,帐殿紫宸虚。宴罢千秋节,哀缠六尺舆。御诗兼手诏,新见睿思书。